欢迎来到中国质量人的精神家园,浏览中国质量俱乐部官方网站
加入我们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21-5296-1817

会员申请

[lrm_form default_tab="register" logged_in_message="You are currently logged in!"]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原创文章丨高质量的司马光,砸缸救人

原创文章丨高质量的司马光,砸缸救人

发布时间:2020-08-17 作者:通讯员

1 引言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砸缸救人映射出的实质是:司马光是一个高质量的人员!

故事说,有一次,司马光与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此时,司马光年仅七岁。

讲这一故事时,通常告知人们的道理是:司马光是一个智慧和勇敢的人,在出现危险状况时候的,临危不惧,想办法救人,应向他学习。在创新方法学中,有人也用此故事解释逆向思维创新,目标是救人,不能把人从水中救出,让水流干也是救人之法。

2  高质量的司马光

在《人员质量基础理论与方法探索》著作中(此书京东有售),将人员质量定义为:

人员对产品质量实现所起的作用。

注:

a) 人员质量是人员自身固有的,这是人员质量的内涵,但在产品实现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这是人员质量的体现;

b) 人员质量内涵包含人员质量意识、人员质量能力、人员质量行为三个固有属性要素;

c) 人员质量体现包含做正确的事、用正确的方法、获正确的结果三个表现形式要素;

d) 作用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负向的,正向作用是需要发扬的,负向作用是必须克服和消除的;

e) 产品引用ISO 9000标准中定义,即:过程的结果,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人所做的事情或工作,如写一份报告、加工一件零件、清理办公室、研发一件新产品……

 

用人员质量定义去分析“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这是一个典型的人员质量问题,更具体地讲,这是人员质量体现的表现形式要素的重大注释。司马光砸缸救人与人员质量定义的对应关系是:

司马光=人员;救人=正确的事;砸缸=用正确的方法;人得救了=获正确的结果

 

司马光具有救人的意识、救人的能力、救人的行为,这是人员质量意识、人员质量能力、人员质量行为三个固有内涵属性要素在司马光身上的反映。

救人是一件正确的事,司马光去做了,并用砸缸的方法,对于年仅七岁的司马光来说,是最优的方法,人得救了,这是正确的结果。这就是做正确的事、用正确的方法、获正确的结果三个人员质量体现要素在司马光身上的具体表现。

由此可知,司马光是一个高质量的人员!

3  正确的方法

同样的“砸缸救人”,如果将七岁的主人公司马光换成一个健壮的成年人,姑且将这一健壮的成年人取名为司马大光吧,司马大光还是用砸缸的方法去救人,就会显得十二分的愚蠢,对于健壮的成年人来讲,砸缸是最差好的方法,损失了一只缸,多么可惜!

“砸缸救人”的、健壮的成年人司马大光肯定不是一个高质量的人员!

这仅仅是故事的演义,但在实际质量工作中,人们都有可能重复同样的故事,用愚蠢的方法处理工作,这是理应杜绝的。

鉴于此,做一个高质量的人员,必须做到:做正确的事、用正确的方法、获正确的结果。

什么是正确的方法呢?《人员质量基础理论与方法探索》中对“使用正确的方法的准则”是这样表述的:

人员质量能力和使用正确的方法也是融合为一体,是不可分割的,使用正确的方法通过人员质量能力获得了生命,人员质量能力通过使用正确的方法获得了灵性。根据工作的特点或问题的特殊性,选择正确、适宜的解决方法,或者是将正确的方法使用正确,并完成工作任务或解决问题,是人员质量能力的具体体现。

在产品质量的实现过中,如何做才能做到“使用正确的方法”?这就是人员的知识能力必须达到“掌握、运用、创新”的三个层级的进阶要求,使用正确的方法的准则是:

a) 人员应系统学习、完整掌握知识和方法,识别其正确性和适用范围,这是“使用正确的方法”的基础。当然,这并不要求,每一个人都成为所有知识、方法的专家,但从组织的角度出发,组织业务范围的知识、方法,都应有专家,专家可以是内部的,也可以是外部的,涉及到组织主要业务的知识、方法,一般应有内部的专家,核心技术还是自己掌握为好;

b) 在完整掌握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任务特点,选择适宜的方法,用适宜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不能用方法装饰门面。如果多种方法都适用,或都能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组织的管理、资源等实际情况,从多种方法中选取最优的方法;

c) 创新方法。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业务工作特点和需要,对现有方法进行改进、或多种方法有机集成、或建立新的方法,以高效地实现产品质量。

 

4  结束语

学习年仅七岁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方法是必须,但抄司马光的作业是不可行的。

质量管理工作,各级各类人员学习、引进、运用国外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六西格玛、零缺陷管理等各种质量管理方法是必须的,但不结合自己的业务实际,简单、粗暴地照抄或照搬,肯定会影响质量管理的效果和效率,这也不是高质量人员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