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质量人的精神家园,浏览中国质量俱乐部官方网站
加入我们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21-5296-1817

会员申请

[lrm_form default_tab="register" logged_in_message="You are currently logged in!"]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华为投身未来——致力于打造无缝连接的世界

华为投身未来——致力于打造无缝连接的世界

发布时间:2020-12-25 作者:通讯员

在客户关系方面,华为认为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意味着眼光要远远超越短期的季度业绩。华为作为技术集成者,需要与客户分享其具有变革意义的、系统的战略。

任正非在创立华为之初就描绘了长远愿景。他曾对员工们说:“我告诉各位,20年后,华为将成为全球电信巨头之一。”

这个预言并不仅仅是库埃疗法(méthodeCoué)的一种形式。作为创始人,任正非对华为的发展走向有清晰的想法。他一步一个脚印地给华为设定了一个个目标,每十年进行一次自我否定。第一个十年的目标是生存。华为凭借着激进的、具有攻击性的拼搏精神,寻求生存方式,逐步取得市场份额,占领一席之地。20世纪90年代中期,华为进入第二个十年目标。那时的华为逐步稳固了其在国内市场的领导地位,初步具有推动国际化的意愿,这个十年的目标是优化企业结构、提升工作方式的专业程度、获取信誉及适当的市场地位(尤其是国际市场的)。第三个十年是从2007年到2017 年,致力于建立和巩固在电信市场的全球领导地位。

全新的阶段已经开启,新的阶段也将见证华为成为全球IT巨头。华为依旧雄心勃勃:它将加快数字在现实世界各个方面的整合,实现数字经济到智能经济的过渡。

传统电信行业已没有新的挑战,互联互通万岁!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连接了人与人,物体之间的互联是当下最需突破的边界。当一个物体可以实现数据传输,它就具备了功能优化的潜力。举例而言,如果城市的垃圾箱能够进行满载提示,那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就能够优化垃圾收集方案,从而优化城市管理。问题的核心在于规模:目前全球共有40亿部使用中的智能手机,但物联网可以整合和连接1000亿台设备。因此,物联网涉及的不再只是华为所在的行业,而是经济的各个方面:交通、机场和火车站、能源、企业、城市和政府等。

 

从数字经济到智慧经济

物联网经济是未来十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源泉。

因此,华为计划在新的模式中扮演集成平台的核心角色。如今,华为在传感器、网络、存储设备、云计算、数据集成和接口等领域皆有布局。在华为的计划中,智能手机会成为获取服务的主要入口。此外,华为还在另外八个入口进行投资,包括汽车设备及娱乐设施(包括电视)等。华为也将与合作伙伴共同致力于家庭及其他空间内的连接。

华为1+8+N战略,打造以智能手机为主要入口的使用场景

目前,华为尚不打算进入服务市场,而是为服务运营商提供综合分销平台。施伟亮强调说:“华为与90%的电子巨头不同,我们的商业模式并不是将客户数据商业化。”2019年6 月,任正非在接受《金融时报》的采访时再次说道:“我们的‘管道’(网络设备)一旦售出, 所有经过‘管道’的东西,无论是水、石油还是数据,都属于运营商。我们不拥有数据。”

5G时代即将到来,它将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核心。5G技术必须应对三个挑战:在增强移动宽带(eMBB)中实现空前的互联互通、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MTC),以及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场景。

 

5G的预期收益

5G和云对于构建未来客户体验的目标至关重要——华为将这一目标简称为ROADS,即实时性(Real-time)、按需定制(Ondemand)、全在线(All-online)、自助服务(DIY)以及社交化(Social)。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为了普及其解决方案,华为正在加大研发投入。面对苹果iOS和谷歌安卓系统的压力,华为推出了自研的鸿蒙操作系统,并已决定加速底层研究,以超越目前的研究框架,尤其是在数学和物理方面。

当然,这一长期战略需要根据技术进步、当下地缘政治和司法问题进行调整。但这一目标可以看作一种支撑、一根指导线。它为华为的发展提供了框架,使之不被机会主义现象所诱惑,不因任何市场上的风吹草动而动摇,担负起作为全球行业领导者的责任。

1.英文“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ccess

Multiplexer”的缩写,是为个人用户提供DSL Internet 接入的局端设备。

2.https://e.huawei.com/en/marketplace/

3.华为对数字服务未来的愿景,围绕着1部智能手机8种关键外围产品(PC、手表、车辆等)以及无限个兼容的IoT对象(智能家居等)展开。

4.https://www.huawei.com/en/facts/voices-of-huawei/ren-zhengfeis-interview-with-the-financial-times.